医患纠纷不能情绪化表达

  • 人民网  
这几天,和盛夏酷暑一样燥热的,还有俞敏洪先生的微博。

  一场已让涉事各方遗憾伤感的医疗纠纷,随着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两条微博,迅速发酵并偏离了事情本身。

  该微博称,云南新东方一名28岁的员工,在云南玛莉亚医院分娩时,医生隐瞒产妇抢救情况,拼凑抢救设备,患者转院抢救无效,离开人世。整个过程医院从预警,抢救,转院存在重大漏洞,敦请相关部门对该医院进行调查。

  随后,俞敏洪又转发了一条微博称:“据说玛莉亚医院是一个做地产的老板在做,医疗事故常年爆发,全国连锁。口碑极差,去过的骂声一片。很多城市都有。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驻院医生,主要依靠临时外聘其他公立医院医生走穴为主。请大家以后千万别去这样的医院了。”

  俞先生畅快淋漓的宣泄,固然一解心头愤怒,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场尚待鉴定和结论的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本身。作为不在现场的局外人,我们 只能从零碎的新闻来了解事情的概况。任何以讹传讹的情绪化表达,不仅会误导公众的判断离真相越来越远,也不利于医患纠纷的最终解决。更何况俞敏洪这样拥有 1300多万微博粉丝的超级大V。

  莆田系医疗机构几乎遍布全国并主导着中国民营医疗经营业绩的半壁江山。创业时的不规范、发展中的急功近利,衍生出来的社会评价不高甚至诟病,是客观存在。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以及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这些民营医疗机构规范重塑形象的努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医疗机构的设置及诊疗范围,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来审定;医生执业的资质及地点,有《执业医师法》来规范;医疗纠纷的解决,有《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和《侵权法》来厘清。这场纠纷的最终解决,依据的是国家法定部门的调查、鉴定结论后的事实,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情绪化表达。

  对人对事的评价和表达,应当基于事实。俞先生的微博中,“医疗事故常年爆发”“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驻院医生”“以后千万别去这样的医院了……” 这种情绪化的表达,诚然是基于俞先先对员工突然病逝的痛心,但在事实未确证前,这种表述也显然过于主观与情绪化,根本上也不利于其员工权益的正常主张。

  自媒体时代,言论评价的自由传播,是公民的权利,但也包含责任。在发生医患纠纷的背景下,俞先生的微博,以情绪化激烈表达自己立场的同时,也容易显露出戴着有色眼镜主观认定的偏激。

  面对公众关注度很高的医患纠纷,把争议交给法定机构调查鉴定,用事实厘清谁是谁非,让法律确定谁该承担什么责任,远比简单、主观的情绪化表达更有理、有据、有效。

  俞敏洪先生的创业传奇、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的国人,但唯其如此微博发声更应谨慎。此可为戒。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