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北宰牲亭北神厨明年有望开放

  • 传媒中国  

天坛北宰牲亭北神厨明年有望开放
将展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鎏金铜编钟”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古建顶部的琉璃瓦。 记者 孙戉 摄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天坛北宰牲亭、北神厨修缮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预计明年可向游客开放。这里将建成一级展厅,有望展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明代鎏金铜编钟”。至此,天坛公园内现存古建筑基本修缮完毕,将面向游客开放。

现场:大部分老瓦“发挥余热”

走进天坛北宰牲亭院落,院内面积并不大,修缮工程还在进行中,几个亭子上都搭着脚手架。

最显眼的主建筑是宰牲亭,上下两层檐,绿色的琉璃瓦已经瓦瓦完毕,工人们正忙着描宰牲亭上的彩画。工作人员介绍,原来未损坏的老瓦此次修缮时仍然“上岗”,在节约的同时,也坚持了古建筑修旧如故的原则,维持历史原貌。

宰牲亭南侧是井亭,虽然脚手架还未放下,但可看到油饰彩画已基本完工,蓝底绿色纹样。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分别设有宰牲亭。古代皇家祭祀前都在宰牲亭里宰杀牲畜,然后将牲畜通过门殿和长廊送进神厨,加工成祭品。从去年8月开始动工修缮的是位于祈谷坛的一组古建,为了区别,称其为北宰牲亭。

神厨与宰牲亭之间有长廊相连,长廊又称“72间连房”,长达300米,一直通到祈年殿。皇帝在祭祀时,祭品在宰牲亭被棒杀后,在神厨被处置,经“连房”送至祈年殿祭台上,用于祭祀大典。每年祭祀时,皇帝都要到神厨检查祭品情况,并行笾豆礼。

进度:一半工程已完工

天坛公园副园长曲禄政介绍,对北宰牲亭最近的一次修缮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并未按照历史规制修复,像彩画、门窗、室内地面等都与历史有较大区别。去年动工前,院内屋顶已杂草丛生,有些椽子已糟朽,所以此次修缮将按照清代样式恢复原貌。

他介绍,北宰牲亭、北神厨修缮工程为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项目,修缮建筑面积2007平方米。2013年8月开工,截至目前,北神厨、北宰牲亭院落各殿座木构架、木基层更换整修已完成,北神厨北殿、西殿、院墙和西南门殿,北宰牲亭二层屋面瓦瓦完成,各殿座木装修制作以及北神厨院北殿避雷系统都已完成,总体工程量过半。正在进行油漆彩画施工,整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

使用:将建成高级别展厅

“天坛公园藏有上万件文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历史价值及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应通过扩大展陈使之具有更广泛的文化辐射面,而北神厨、北宰牲亭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环境,适宜辟为文物展示场所。”天坛公园文研室负责人武裁军介绍,这两组古建修缮完工后,其殿堂将开辟为展馆,通过设置、举办各种文物展、文化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对天坛馆藏文物的展示利用,丰富天坛景区的游览内容,拓宽历史文化的交流空间。

建成后,这里的安保技防设施都将达到一级文物展厅标准,是园内的最高级别展室。“不过,对于古建筑来说,提升安保级别,达到文物要求的恒温恒湿并不是简单引入水电设施等,还需要统筹考虑建筑、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各项设施配置问题。”武裁军说。

对外开放后,天坛公园藏有的一二级文物都将陆续在此展出,如祭器、书画等,特别是天坛的镇馆之宝“明代鎏金铜编钟”也将与游客见面。(记者 袁京)

【文物故事】

百年编钟两次“离家”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成后,设置有一套16枚鎏金铜编钟。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历代封建皇帝都是在编钟清越悠扬的敲击声中,跪拜在金碧辉煌的祈年殿内,乞求上苍保佑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山社稷平安。

而今,收藏在天坛公园的只剩下一枚编钟,其余的经过战乱已下落不明。这枚编钟,百年来只有两次“离家史”。

在100多年前,“明代鎏金铜编钟”第一次“走”出天坛。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指向了北京城,其中英、美侵略军自永定门侵入北京城,将天坛作为联军的总司令部和驻兵站,并大肆搜掠天坛存放的珍贵物品达200多箱,同时也毁坏了大量的瓷器、石雕、书画、木器等。最终,天坛建筑群内那些珍贵的神器、贵重的宝物被侵略军洗劫殆尽,其中就包括演奏祭天神乐的珍贵编钟。《天坛纪略》记载:“英军驻军前天坛库存乐器远不止于此数,撤离后仅存镈钟、特磬、编磬,其余全部遗失。”

1994年,在编钟被掠走近百年之际,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上将在访华期间,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上将交还了一枚由英军少校道格拉斯当年掠走的“明代鎏金铜编钟”,当时作为战利品陈放在印度一骑兵团军官俱乐部里。原来,乔希从一入伍即在该团当兵,当他知道了这枚编钟的身世后,认为印度不应该保留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里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物归原主。那次到访,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也留下了中印两国军队友谊的佳话。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这枚重17.5千克的编钟为明代所制,形态完美,工艺精湛,鎏金匀称,为国内罕见,标定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作为军事外交成果,编钟二度“离家”。这一次,它是骄傲地参加了《建国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并受到多名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明代鎏金铜编钟”两次走出天坛,意义天壤之别。从这枚编钟,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

【延展阅读】

19年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天坛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公园建设的发展、国内外遗产保护与管理观念的进步、新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的出现,为天坛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天坛公园副园长曲禄政表示。

从1995年修外坛墙,历经了19年的修缮,天坛现存建筑已逐步恢复了历史原貌。

内外坛墙:到目前为止,天坛的内坛墙东段1300米已完工,这标志着经过19年的修缮,内外坛墙已修缮恢复了6000多米,祈谷坛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成贞门和昭亨门6座坛门也已完工。

神乐署:从民国期间就被占用,一度沦落为大杂院。2001年11月,开始修显佑殿和凝禧殿,直至2002年2月才全部腾出居民,并于当年封闭施工。

祈谷坛:2005年5月到2006年4月,祈年殿擦拭了宝顶,并按照1935年以前的照片恢复了油漆彩绘,恢复到清朝光绪年间的形制。2006年6月至9月,又修了圜丘、皇穹宇和回音壁东西配殿。

斋宫: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动工修缮。因为1971年大修时对原有建筑装饰改动很大,像无梁殿改成了大玻璃窗,所以工程量较大,如今都已恢复了原貌。

祭祀道路:2007年6月到10月,修缮丹陛桥祭祀路面,去掉了水泥方砖,恢复了城砖;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修缮圜丘南棂星门到昭亨门路面,由于是公园主要道路,所以选用了近似城砖颜色、又可以切成城砖大小的石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