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党员15年养护国道2.5万多公里
- 传媒中国
15年养护国道25000多公里
李康银1990年从一家国企退休,回到老家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村。为了生计,他在村口104国道边开了个小小的建筑工具店。
这条公路当年是浙闽两省的必经之路,车水马龙。每天门前过往的车子撒漏下许多沙石、玻璃碴、断砖块、铁钉等,影响车辆交通和人身安全。“我是名老党员,像雷锋、王杰那样伟大做不到,但扫扫地、护护路是可以做到的,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他想。
于是,李康银买来一辆运输小三轮车和铁锨、扫把等工具。每天清晨,路上车辆、行人稀少的时候,他就来到公路上。他的眼睛牢牢地盯着地上的垃圾,哪怕是一枚钉子也不放过。
2007年,他的大儿子实在不忍心年近80的老父亲这样辛苦,就把他从老家接到市区与自己同住,心想这样就可以将老父亲与养护公路“割断”掉。没料到李康银很“顽固”,他每天空着肚子坐53路公交头班车来到“老地方”继续清扫。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风雨无阻坚持做下去。有人匡算,15年来他义务养护公路总长达25000多公里。
“从地上捡枚刺,胜似拜佛拜一世”
李康银告诉记者,义务养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遇到一些难处:不是年纪大了干不动、也不是出现过什么事故,而是心灵上受到伤痛。
一些村民问他:你赚钱吧?李康银说:没有。有人挖苦道:你会这么好?没钱赚你哪会天天这样扫?李康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有些话更加“刺”人。一天,他在清理路面时,一位路人问道,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干这种事,是不是赌博被抓罚扫马路?开始他没当一回事,后来经常有“好心人”这样问他,他这才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
“这个反差太大了,我很伤心。”李康银说,“后来我还是慢慢想通了。俗话说,‘从地上捡枚刺,胜似拜佛拜一世’。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给群众带来好处我就应该做下去,不要去介意那些世俗偏见。”
近些年,104国道路况有很大改善,路面上的沙石、垃圾少多了,但李康银依然每天蹬着三轮车与国道做伴。
这几年他将“工作重点”转向义务清扫村里的几条小路。社区道路旁的绿化带受损,老人自己栽植了树苗、花卉,并长期给树苗花卉治虫打药,施肥培土,浇水整枝。“我干这些当做锻炼体格。”老人说。
“希望这个精神不要失传”
一提到李康银,鹅湖村的村民们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村里有人不幸死亡,需要给死者穿衣入殓,人们首先想到请李康银来帮忙,而这种事一般别人都会避得远远的。
“我与李康银老人相处了几十年,我看得很清楚,他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做好事、行善事不是做秀,而是发自内心的,这种精神是最令人敬佩的。”村民张思真说。
鹅湖村支部书记陈利众说,李康银是个普通党员,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普通。当我们感叹世风日下,为何不反思自己,多从身边的小事善事做起。
瓯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文献认为,像李康银这样的平凡小人物,其实是不平凡的代表,在瓯海区还有一批。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很微小,但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