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校生不受高考改革影响
- 传媒中国
昨天,教育部发布了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都“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此轮高考改革,将会给厦门教育带来怎样的冲击?导报记者昨日在厦门各学校进行了走访。
政策落地 厦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根据《意见》,改革将从2017年开始全面推广实施,2020年前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那么,高考改革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回应,目前国家的配套文件还未出台,我省将按照国家的进度安排谋划推进,所以现在我省还没明确具体实施时间。
导报记者了解到,福建省最近一次新课改始于2009年,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实行的新高考,目的之一就是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打基础,而且重点是希望高中生能更好地全面发展。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所有的高中在校生都不会受到影响。本月3日刚刚公布的2015年福建省高中会考大纲也显示,明年我省的高中会考仍为“学业基础会考”,而不是高考改革的“学业水平考试”,此外,英语分值还是和语文、数学一样。这也间接证实了高考改革不会波及到今年新高一的说法。
未来影响 高中学习总量将有所增加
虽然具体的实施时间不确定,但这样的改革大动作早已搅动教育界。
厦门双十中学省级骨干教师陈紫燕的第一反应是:改革后,学生再也不能对会考抱着应付的态度了,毕竟今后的会考成绩还要计入高考总分。换句话说,所有科目都要关注,都要认真去学,不能偏科。从短期来看,学习总量势必有所增加,这无疑是个新的压力。但从长远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而听到这一消息,许多高中生的反应是“惊吓”。正如双十中学高二一位林同学所说,“之前就听说过福建要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恢复会考。当时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学六科已经很累了,学九科我想都不敢想,何况我偏科那么严重。”像林同学一样,许多学生都不愿意改革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对改革“一听就怕”。林同学说,就算要改,也应多从学生角度出发,稳中求变先过渡,少一些惊吓。
对于老师而言,陈紫燕认为,改革后课程设置将发生很大变化,老师应做好适应的准备。“比如说,若物理的会考安排在高一进行,那么高一阶段的课程安排是不是要以物理为主?这些都需要调整。”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庄立群认为,高中教育阶段原本就不应区分文理,文理分科应该是职业选择时做出的决定。庄立群更注重方案接下来的调整和完善,“毕竟还在试点,还在征求意见,离实施还有一段时间”。
各方观点
担忧 高中每年都要“小高考 ”
关于此次高考改革的利弊,导报记者昨天对厦门本地多位校长的采访中,质疑、担忧或其他负面的评价很多。厦门某名校的一位副校长认为,高考文理不分,势必将使高中班级和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置等方方面面都要跟着调整,这是一个大工程。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都“学完即考”、“一门一清”,最终还要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就相当于学生在高中三年时间内都要绷紧神经,而且每年都要应对“小高考”。
“这对学生来说太残忍,高考总分还是摆在那里,他们的压力不会因为科目的变化而减少,最多只是平摊到三年,或者不减反增。”
而岛内高中另一位校长更是认为,虽然大方向是好的,但此次出台的方案远远低于公众的期待。这位校长担心,如果录取制度依然走教学-考试-招生的老路,那么无论“学业水平测试”怎么测,到最后都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
肯定 学生选择方式更加灵活
虽然方案存在争议,但文理不分科的大方向,大多数人认为是进步的。
厦门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孙巧平认为,改革将带给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在整个知识组成上,不是原来的文理两分法,它有基础学科的语数英,还有六个学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高校办学特色的要求规定来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有很多种排列组合。
专家 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
昨天,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海峰第一时间对此次改革方案作出评价。他认为,这次出台的方案总体上来说具有相当的改革精神,还有不少亮点和新意,主导思想兼顾了考试招生制度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
而作为教育研究界的另一位名师,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炳奇也在第一时间发声:高考改革最终应向录取制度开刀。他说,虽然教育局呼吁多年的“文理不分科”已被纳入改革范围,但若不改变高考录取制度,那么该项改革措施的核心价值,即避免学生从高中低年级起就开始分科,平衡其知识结构将无法真正实现。
东南网(微博)-海峡导报(微博) 记者 梁静/文 梁张磊/图
【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4年 启动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沪、浙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 提速
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7年 全面推进
明显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
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0年 建立中国特色
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厦门网(微博)-厦门日报(微博) 讯 (记者 佘峥 张珺)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昨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正式宣布高考改革启动。目前已经可以确定,我省今年入学的新高一不会参加高考改革,即他们仍要分文、理,高考科目仍然为3+文综/理综。
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福建省的高考如何改,还没有定论,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他表示,按照福建省的惯例,具体实施方案一定是“三年早知道”,即如果是2018年高考要改革的话,那么,一定会在2015年公布方案,以给考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考试招生方案都改了啥?
【考试】
【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先行试点
今年高一新生分班吗?
我省今年新高一未受改革影响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我省今年新高一不会受此方案的影响。
最直接的证据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他表示:按照目前的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两省市的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换句话说,高考改革并未波及福建省今年入学的新高一,新高一仍要分文理科,即学生在高二年开始分文理科;高考科目仍然为3+文综/理综,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文综为:地理、历史和政治,总计300分;理综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总计也是300分。
我省什么时候会改?
已在进行前期准备
根据昨日的新闻发布会,国家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那么,福建省什么时候会改?省教育考试院昨日表示,国家的先期试点没有福建,因此福建省暂时还没有出台配套的文件,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来推进。
省教育考试院还透露,福建省已经在进行前期准备,具体实施一定是“三年早知道”,会给考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福建每年关于第二年的高招政策一般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出台,到时候或有相关消息。有消息说,省教育考试院可能计划十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先通报高考改革筹备情况。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福建省已经在今年年初向各地发放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各地也上报了反馈。
【外语可考两次】
鼓励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会考的机会
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今后高考如何考?
语数外+三门自选科目
《意见》指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目前,全国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统一命题,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其他省份是自行命题。
《意见》还指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方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今后的高考总成绩=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3+3”,其中“3”指的是语文、数学(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3”指的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从史、地、政、理、化、生中自选3门成绩计入总分)。
会考中,除了进入高考总成绩的三科以外,其他学科考试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会考的机会。
福建省年初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据说是:语文、数学各为180分,英语150分,会考三科各为80分,总分还是750分;会考进入高考成绩是实行ABCD等级的。例如,A级是80分,那么,即使你考了100分(卷面成绩 ),也只能折成80分,以此类推;A、B、C、D不同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学生比例。
不过,从目前看,这个方案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譬如说,按照国家昨日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是同分值的,据说,这是因为一部分人认为,英语弱化不符合国家扩大开放,和时代不符合。
【录取】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取消录取批次意味着什么?
更加追求“985”“211”高校
《意见》指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也就是说,今后不再有本一和本二高校之分,只有本科和高职之分。本一原来代表的是国家重点大学,不过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被“提拔”到本一,这类分类也失去作用。事实上,在学生毕业证书上,根本没有本一高校和本二高校的标注。
随着录取批次的取消,可以预见两个结果:对高校的追求会变成对“985高校”和“211高校”的追求;其次,对高校压力更大了,谁办得好,就有可能吸引到好生源。
此外,《意见》提出,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福建省已经这样做了。
【部属院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厦大省内招生数是否减少?
目前尚无定论
《意见》指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在福建,这是否意味厦大将减少在福建的招生人数?以后福建考生考厦大越来越难?
有消息说,按照教育部要求,部属院校在属地的比例必须降25%。从目前看,厦大大约保持在30%左右。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福建不同北京和上海,前者只有厦大一所985高校。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学生素质评价
如何防“注水”?
建立电子管理平台
《意见》指出,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教育部表示,在考察的内容上,主要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综合考察。考察方式上,重点是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比如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这些情况都可以记录进去。
如何确保真实可信?教育部的说法是:一是如实记录,二是要进行公示,三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监督,四是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罚。如何做为升学的“重要参考”?各方认为,这是一个难点。
【专家声音】
厦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
高考不改不行 急于求成也不行
厦大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海峰昨天说,高考不改不行,但是,急于求成也不行。
被认为是高考稳健派的刘海峰证实,《意见》经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讨论。这个委员会研究的就是中国的考试,只有26名委员,刘海峰以研究科举而闻名。
刘海峰昨日评价说,自中国恢复高考30多年以来,这次是最全面的高考改革——以前高考改革只涉及单向或局部。
他认为:方案有诸多新意和亮点,譬如说:首先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有具体的指标;其次,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不过,他也同时认为,改革方案还是没有解决综合素质如何成为升学的依据这个难点。
他说,改革一直有两难: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譬如说,本专科分开考的改革,的确,从理论上说,一张考清华、北大的试卷,如何考出需要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但是,如果本专科分开考,那么,是不是又会造成学生新负担等等。此外,考不上本科的人是否有通道走向专科?他因此表示,还需要各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刘海峰还是坚持,高考纵有千不是万不是,但它仍是目前相对最公平的考试,“高考不改不行,但是,急于求成也不行。”(本报记者 佘峥)
【速读】
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特长可客观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重点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所属高校在当地招生。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降低过高的分值。
福建省原来就没有艺术特长生加分,但是“在高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可获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意见》指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教育部表示,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方式、内容、时间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到2017年成为主渠道。
福建省从今年开始试行“小高考”,提前在一月份举行,据信就是为本专科分开考试做准备。
【猜想】
[悬念1]
“北约”“华约”会不会瓦解?
《意见》指出,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意见》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以往几所高校抱团组成的联考“北约”和“华约”是否就此瓦解?
[悬念2]
三门学业水平考试谁来选?
三门会考科目谁来选?如果是考生自己选,那么会不会造成大家都选比较好考的文科?目前有很多人认为,不会由考生自己选,而是高校会根据专业来提出对三门水平会考科目的要求,譬如说某专业需要理、化、史的会考成绩,考生再根据这个要求选报。
[悬念3]
高一就进入高考状态?
原来英语只考高考一次,现在可以有两次考试,会考也是如此,为了取得好成绩,考生会不会一考再考?此外,虽然会考是“一门一清”,如果没有强行规定考试时间,所选科目在高一、高二就进行测试,会不会造成高考压力充斥整个高中阶段?
[悬念4]
高三只学语文数学?
高三就只学语文和数学?每门课程学完即会考,即“一门一清”,那么,会不会导致高三下甚至高三年,就剩下语文和数学?那么,其他科目的老师如何调配?